- 实盘配资网上开户 武则天要杀袁天罡,为保命袁天罡说了8个字,不料却泄露了天机
- 对于现代许多人来说,“算命”都是骗人的,他们打着“大师”的幌子,通过招摇撞骗实盘配资网上开户,骗取他人的钱财,实则内容空空,经不起推敲。 但在唐朝时期,有一名相...
1963年3月15日,在南京大校场机场,停靠着一辆尘土飞扬的吉普车。许世友站在车旁,望着刚到任的新政委最信得过的配资,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地问道:“你真是一口酒都不沾?”杜平微微扶正军帽,嘴角扬起一抹笑意,回答道:“不喝酒也能打仗,不抽烟也能做好政工!”这让许世友眉头微挑——他这位惯常牛排骨蘸辣椒、喝烈酒配花生米的“许大胆”,第一次遇到一个既不沾酒也不沾烟的搭档。站旁的参谋们悄声议论着,那句“一不喝酒,二不抽烟”,也被他们默默记入了当天的日记。
飞机发动机的余热尚未散去,南京城却已笼罩着一股紧张肃杀的氛围。中苏边境局势日益紧张,美国第七舰队虎视眈眈地驻扎在远方,而华东地区则担负着“备二线、建南工”的重要任务。毛主席对新政委的要求十分明确:既要政治上过硬,又要能动笔作文章,还得敢于碰硬。杜平从沈阳军区调来,被称作“空降”,这绝非夸张——从战略角度看,他确实是被直接“投放”进许世友的指挥体系。
杜平被称为“文化人”绝非虚言。早年间,他在抗大三分校担任教员,手里总是攥着一本小笔记本,即便在行军途中也不停记录。沈阳军区的雷锋精神大力推广,正是由他一手策划推动。许世友性格火爆,而杜平则稳重如山,他们犹如一南一北的两种武术,一南拳一太极。周恩来总理曾提醒过许世友:“和杜平搭档不易,要有真本事才行。”杜平上飞机前神色凝重,也正是这句话在他心头重重压着。
展开剩余78%两人第一次共同开会,是在军区小礼堂。许世友依旧习惯“先发炮”,对编制和训练的看法言辞犀利,充满力度。大家都在期待新政委如何回应,谁料杜平只是轻轻将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桌上,平静地说道:“司令认同的地方,请用红笔圈出来,我再补充。”这句话既给了许世友足够的面子,也留下了余地,双方在无声中达成了默契,兵不血刃地打破僵局。
有趣的是,从那天起,许世友开始留意杜平的午睡习惯。无论是在南京炼钢厂考察,还是奔赴安徽山区视察,每到中午,总能听见许世友挥手示意暂停:“老杜还在打盹,等等再走。”卫士们私下感叹,这两人,一个动作快得像闪电,一个稳重得像钟摆,竟能配合得如此精准无误。
1964年,南京军区全面启动“南方三线建设”支援方案。杜平主导成立政治动员组,实行24小时轮班,利用手抄报将中央指示传达到每一个排。许世友看后简短评价:“写得好”,随后亲自带兵深入山区开路。军分区干部回忆道:“那段时间,先听杜政委的宣传,再听许司令的命令,士气翻了好几倍。”
1967年10月,两人一同赴北京参加中央大型接见。毛主席握住杜平的手,语气坚定地说:“南京军区靠得住,许世友和杜平靠得住。”当晚总结会议上,杜平只转述主席对许世友的赞扬,自己一句话未提。有人不解,他却解释:“一个军区只能有一个指挥中枢,宣传工作也是一样,不能搞双核。”许世友事后感慨:“老杜心思明白透彻,我服他。”
转折来的猝不及防。1971年夏夜,杜平陪同外宾在南京饭店吃素菜时,突发心梗倒地。军区医务处电话急通司令部,许世友甩下会议标志,怒吼:“先救人!”随后连夜派上海心外科专家董承琅搭专机赶来救治。杜平醒来后,第一句话竟是:“司令,没审核完的文件别靠近电扇,别吹丢了。”许世友哭笑不得:“命最要紧,文件啥的都能等。”
杜平住在中山陵五号楼休养时,医务人员每日细心监测他的体温血压。许世友则如同巡山般,每天两次背手踱步到病房门口,嘴里嘟囔着:“不喝酒的人怎么身体这么脆弱。”自嘲中透着深深的挂念。
1974年风云变幻,杜平被突然停职。外界议论纷纷,他却淡然搬回老房子,潜心阅读《左传》。许世友悄悄写信鼓励:“撑住身体,时机到了,我一定请你归队。”这份战友情谊穿越风浪,历久弥坚。1976年11月,他将杜平接到广州,安排住在军区招待所最好的海景房,还安排军机绕海南岛一圈。飞机降落时,许世友轻拍杜平肩膀:“走走,心气儿自然顺。”
1977年,叶剑英出面,重新任命杜平为南京军区政委。签字当天,杜平特意带了两杯白开水,一杯自己喝,一杯递给许世友:“咱俩都戒酒一天,给战士们树个榜样。”许世友一饮而尽,眼角却隐隐泛红。多年后他说:“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没让我心软,这杯水几乎让我泪目。”
时间快步走到1985年10月22日。许世友因病逝世,灵车缓缓驶向河南新县故乡。仪仗队尾随其后,杜平双手捧着挽联,胸口突然剧痛,被战士搀扶坐在台阶上。医生紧急抢救,才勉强稳定心跳。数月后,杜平写下《悼许世友同志》长诗,开篇写道:“战马嘶鸣,君去兮;黄河九曲,泪难止。”不少老兵读到此处,眼中湿润。
很多人好奇,这对搭档为何能默契合作十年?归结一句话:互补且互信。许世友需要一个能“稳住后方”的政委,杜平则需要一个能“顶得住前锋”的司令。南北两股力量的融合,凝聚成那个特殊年代里最坚实的拳头。
回望1963年那次“面露苦色”的握手,几乎成为军中佳话:一位将军因搭档不喝酒不抽烟而感到困惑,却转身给予对方最大的尊重。酒桌并非唯一的默契,烟雾也遮不住信任。正是这份朴素的“彼此成全”,铸就了铁血的配合。
发布于:天津市